n2100309.jpg

    在新建成的居民小区里,一所所崭新的校舍也随之拔地而起。图为位于联丰世纪苑的广济中心小学分校外景。  (丁安 摄)

n2100310.jpg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快乐成长。(丁安 摄)

n2100303.jpg

自去年秋季开始招生的宁波诺丁汉大学让甬城学子实现了在家门口“留学”的愿望。(丁安 摄)


    对于我市教育系统来说,过去的2005年是辛勤耕耘的一年,也是丰收喜庆的一年。这一年,我市教育部门就进一步优化宁波教育环境,推出了“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加大帮困助学的力度,使弱势群体孩子读得起书”等“十大举措”,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宁波孩子的就学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 耕耘篇  一心为民办实事

  •     就学条件———好了
        省一级重点高中增至17所
        去年,随着华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中部升为全省首批民办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我市的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学校已增至17所,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15所,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9所。
        在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拓展的同时,我市基础教育均衡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几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结合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对基础相对薄弱学校进行全面改造。2005年全市共投资8180万元,完成55所学校的食宿改造,建筑面积达86740平方米。至此,我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中小学校学生宿舍、食堂中存在的校舍安全隐患。全市90%以上的乡镇建成了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中心成校,农村中小学已基本消灭危房,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此外,去年全市共有35所普通中小学通过了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Ⅰ、Ⅱ类建设标准检查验收。
        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几年我市在改善硬件的同时,还着重采取了两条途径:一是扩容增量,一些办学质量好、社会声誉佳的学校陆续开设分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二是通过兼并或合作办学方式,大力发挥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已达到70%,高中段优质教育资源达75%。如鄞州区13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校中,除投资超亿元的鄞州高级中学为新建学校外,其余12所全部为国家级、省级重点高中,鄞州区的每一个孩子基本上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优秀老师———多了
        全市拥有名教师175人,骨干教师2000多人
        去年,我市完成了第四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认定,评选出第三批60位市名教师,至此,我市已有名教师175人。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力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到去年底,全市已有2000名中小学教师被列入国家、省、市、县名教师、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其中列入国家级培养对象的有283人,列入省级培养对象的有213人。此外,中小学在职在岗的省特级教师人数已达84位,29位中学教师被考核确认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
        在名教师、骨干教师越来越多的同时,全市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到去年底,全市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了98.8%、97.78%、94.92%、78.7%,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小学、初中教师高学历分别为76.2%、70.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更是有大幅提高,从1998年的小学0.52%、初中20.11%、普高77.86%、职高39.55%,到2005年已分别提高到8.24%、56.12%、94.92%、78.7%。
        服务水平———高了
        教育对经济社会贡献能力大为提高
        在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强劲发展的同时,这几年,我市大力构建面向学生就业、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适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使教育对经济社会贡献能力大为提高。作为区域人才高地的各在甬高校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各在甬高校纷纷组织科研团队,积极参与解决地方在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近年来,我市推出了“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等活动,组织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和乡镇,担任科技顾问,各高校也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宁波工程学院对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教师提出了必须联系并定期到企业走访、服务的要求,同时还与鄞州区合作,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全市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技术指导、员工培训、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在为企业重大科技攻关服务的同时,各高校科技成果经推广和转化后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宁波大学何加铭博士发明专利5项,主持完成的“CDMA光纤宽带系列直放站”,主要性能和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产品目前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27万元;严小军研究员主持的“海水饵料生物高效培养与特种营养研究及其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3亿元,社会效益7.5亿元;浙江万里学院钱国英教授所研究的水产动物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推广以来,产值累计达2.2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达21.5亿元。

        心声篇  现在的孩子真是让人羡慕
        王先生:这几年宁波教育发展真是快,瞧我们周边的学校基本上都已旧貌换新颜,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舒适气派,学校里的设施也已真正地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什么电脑啊、多媒体教室啊、塑胶跑道啊,这些可都是我们小时候上学见都没见到过的,现在的孩子真是让人羡慕!
        何女士:女儿马上就到上学的年龄了,有朋友对我说,孩子教育最重要,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定要给孩子挑一个好学校!这我也知道,可说到挑学校,一笔不菲的择校费暂且不说,最主要的是,我根本就没这能力。这事真让人犯愁。要是哪一天,宁波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质量都真正地做到了均衡,孩子们无论上哪一所学校都一样,那该多好!

  • 分享篇  这一年,百姓得了啥实惠

        七成以上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005年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以上;全市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段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75%以上。全市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达到94.2%,其中海曙、江东、江北三区达到98%以上。全市共有40012人报名参加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报名录取率达80.7%,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9.3个百分点,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42%。
        贫困学生11余万人次受资助
        不让经济贫困镇乡成为教育贫困镇乡,不让经济贫困家庭成为教育贫困家庭。为保证贫困孩子上得起学,2005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助、奖、补、减、帮、勤”的多元化帮困助学机制;继续落实各大中小学校在学杂费中提取10%用于学生的奖励、助学、帮困和减免等费用;同时,为6000多名高校贫困生提供400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继续对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131所小学、21所中学实施“两免一补助”政策,为3万名贫困中小学生提供1400万元的补助金;在城区继续实行特困家庭、低保家庭、三残义务教育段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12年免费教育;对全市范围内在特教学校中就读的宁波市籍的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据统计,2005年,全市为11余万人次学生提供教育帮困资金8400万元左右。
        此外,去年我市还继续开展“生命绿卡”、“彩虹助学”救助活动,全年共救助特殊病例儿童少年54名,救助高校贫困学生179名。
        15.5万民工子女顺利就学
        为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我市主要开辟了三条途径:一是公办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二是加强对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规范和管理;三是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救助机制。2005年我市就拨款20万元补助市本级所在地13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中家庭困难的学生,市慈善总会出资50万元,资助市本级和镇海区、北仑区流动人口家庭贫困的学生1000人。
        据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在我市接受义务段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达到15.5万名。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83142名,占学生总人数的53.7%;在公办或“国有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就读的学生有15583名,占总数的10%。在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就读的学生有56164名,占总数的36.3%。

                              民工子弟学校来了支教老师

    n2100302.jpg

        去年9月份起被江北区教育局从广厦小学选派到庄桥外来民工子弟小学支教的张萍老师,正在给该校三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该区共有4名优秀骨干教师,从公立学校分别到区内4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担任一年任课老师。  (严龙 摄)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n2100301.jpg

        在宁海县西南山区的岔路镇王爱小学的电脑教室里,六年级学生吕依娜正在上课。靠政府的“两免一补”政策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家境贫寒的小依娜才没有失学。去年,该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累计投入各项帮扶资金95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入学问题。    (严龙 摄)

  • 展望篇  今年,让我们做得更好
        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2006年我市将着重抓好“六大教育实事工程”,提升教育层次,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逐步推进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在2002年开始对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6个经济欠发达片区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从2006年秋季开始,对全市具有宁波户籍的九年义务教育段学生免收杂费;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在部分地区对具有本地户籍的九年义务教育段学生实施全免费教育。
        二是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公开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具有教师资格的社会人员,择优录用,定向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录用人员实行5年服务期,一经录用,取消见习期,直接定级,享受相应工资待遇;对自愿去市级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市县两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三是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示范学校帮扶弱校的活动,同时通过扩大规模、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手段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如加强李兴贵中学与八中的联合办学,创办宁波七中黄鹂校区;拓展效实中学资源,推进在东钱湖等地的校区建设,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
        四是加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帮扶力度。各县(市)区设立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学校、教师和困难学生给予补助,对依法举办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并有突出贡献的举办者、管理者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继续动员社会力量扶植外来民工子女学校,进一步规范这些学校的办学行为,对举办者给予合理回报。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采取校长公派或派遣教育教学督查员,进驻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加强学校管理。
        五是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工作。健全覆盖全市城乡的文化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培训要求;大力实施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工程,全面实行劳动预备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开展轮岗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程。
        六是推进各类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教园区南区的功能,推进诺丁汉大学商务中心、教师公寓等的工程建设;推进宁波工程学院、宁波高等教育师范机构等的工程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善市本级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三江片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抓紧宁波九中迁建工程,确保2006年秋季交付使用。

  • 连线篇  网上说,报上见
        昨天,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应邀作客中国宁波网《对话》直播室,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与网民进行沟通,以下是部分网民提问以及对提问的答复。
        宁波有没有可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宁波市根据实际情况,早就对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6个经济欠发达的片区实行两免一补,从今年秋季开始,对全市具有宁波户籍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杂费,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两年以内对具有本市户籍的九年义务教育段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听说小学报名要三证齐全,我们一直跟父母住一起,房产证的名字是父母的,一家人的户口也在父母家,现在小孩就读户口所在地的小学是不是要收择校费?
        如适龄儿童要上学,父母没有住房,住在祖父母家里,学校会去调查核实,核实后,父母如确实另外没有住房的,可以视做服务区的学生,到户口所在地小学去报名,而且不收择校费。
        不知道现在学生上学还要不要交借读费?
        按省政府规定,这个县(市)区的学生到另一个县(市)区就读就需交借读费,收费标准为:小学一个学期300元,中学一个学期600元。
        外来民工子女就学条件与本地学生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请问现在有什么改进措施吗?
        目前在宁波就学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15万多,每年基本上要增加1万多人,政府压力很大。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一是由流入地解决,以公立学校为主,15万外来工子女中公立学校接纳65%以上;还有一些学生是民工子弟学校接收,这些学生的就学条件相对较差,为改善这些学校的条件,政府对这些学校给予财政支持,2004年市政府专门颁发了一个文件,给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给予财政补助。同时对民工子弟学校加强监督,查处非法办学,对达不到教学需求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以后还是达不到标准的,予以撤除。有不少县(市)区采取校长公派或派遣教育督查员进驻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师资培训和教学活动纳入当地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素质。(陈敏)

    英国bet365娱乐城主办 Copyright © nbedu.net.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