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接 即 将 到 来 的 第 20 个 教 师 节
                    2002年5月起,我市中小学在全国第一次大规模开展“进家庭、进寝室食堂、进村镇社区”走访活动,为学校、家庭、社会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6月,我市在全国成立第一家教育服务中心,每天为上百名家长解释疑惑;7月,35位优秀教师主动放弃暑假休息,创全国之先开展义教活动;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市14个贫困乡镇的贫困学生成为全国第一批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幸运儿……这一个个“第一”让我们宁波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地读懂了什么叫“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个都不能“少”  把方便送给老百姓   心与心的交流   暑期为你义教
一个也不能“少”
  2002年7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对市级经济不发达乡镇(片)实施教育扶持的意见》,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131所小学、21所中学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助”政策。这标志着全国首个分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在宁波诞生。政策一出台就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全国各家媒体更是竞相报道。当年,就有3.37万名中小学生从这一政策中获益。据统计,到今年受益学生已有6.5万人。
  “不让经济贫困户成为教育困难户。”英国bet365娱乐城局长华长慧曾这样动情地说,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首先从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开始。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帮困扶贫”成为我市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各学校更是不断地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湖州师范学院就读的陈同学,有事没事总是经常要给宁波东方中学的吴凌华老师打电话,师生情深。原来陈同学家境贫困,在东方中学学习期间,吴老师像母亲一样承担抚养责任,购衣买物,赠送生活用品和营养品,给零用钱,累计金额达4000元。自1996年以来,吴凌华老师捐资帮助贫困学子超过万元,吴老师被同事们戏称为“贫困学生的小姆妈”。其实像这样的“爱心助学”的老师在宁波的大中小学校还是很多很多,她温暖着每一个贫困的心灵,帮助一个个贫困生扬起飞翔的翅膀。
  2003年9月,市教育局与有关部门发起建立了特殊病例医药求助基金,对18岁以下、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特殊病例的贫困学生实施医疗救助,让他们尽快重返课堂。据统计,从2003年12月—2004年5月,全市共收到各类爱心捐款177万元,已有45位学生受益,资助金额47.9万元。
  “奖、补、减、助、帮、勤”,据介绍,我市现在已构筑起了多元化的弱势群体子女就学帮困体系,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开辟了一条完成学业的“绿色通道”。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通过建立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助”政策,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捐一日工资、助贫困学子”等助学行动,对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及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实行全免或部分减免学杂费、服装费、代理费、住宿费、借读费等,累计金额近1亿元,全市近2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受惠。
  与此同时,我市教育部门还将关爱同样送给了民工子女,使他们能够跟当地学生享受同等教育权利。目前,全市共有近8.2万余名流动人口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公办学校接纳近4.3万人。